從王建民談企業教練工作

張貼日期:2011/8/5

作者: 黃聖峰Jim Hwang, 是睿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及教練顧問

經過近二年的時間,王建民終於重返大聯盟的舞台,雖然表現不近突出,但是卻驗證這二年來他個人不斷努力復健、永不放棄精神所帶來的成果,著實很不容易。回顧王建民2008年6月出戰休士頓太空人隊時因跑壘不慎導致右腳的蹠跗韌帶拉傷與腓骨長肌肌腱撕裂傷,開始展開治療與復健工作,2009年再次回到大聯盟投球時表現不甚理想,一度被懷疑是心理壓力過大或調適不良,當時洋基隊還安排球團的Director of Optimal Performance, Chad Bohling協助王建民,希望能夠找出他為何無法恢復19勝巔峰狀態下的球路和球速。直到2009年6月右肩拉傷下場,經過診斷,確定是拉傷和黏液囊腫發炎,王建民必須接受手術治療也等同宣告他漫長的復健之路正式起跑。

這段漫長的歲月幸好有華盛頓國民隊願意放長眼光繼續投資在王建民身上,也讓王建民能夠得到許多教練的協助,包含復健教練、體能教練、投手教練,一步一步地從傷勢恢復、肌肉訓練到投球動作的訓練與修正,經過無數次的測試、練習賽、小聯盟復健賽,終於逐漸讓他的體能和投球姿勢與內容恢復到可以立足於大聯盟的水準。如今王建民必須戰勝他自己內心的壓力與得失心,才能讓自己的表現愈來愈好,用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顯然地,王建民現在面臨的應該更多不是生理上的問題,而是心理上的問題。

相對之下,另一位台灣之光郭弘志在今年的表現一直是跌跌撞撞,和去年風光地打破道奇隊投手最低防禦率紀錄以及入選明星賽的成就相比較,球隊一度懷疑郭弘志受到投球失憶症的困擾,除了將他放入傷兵名單外還安排心理輔導教練以及心理課程協助他。心理學家格林伯格(Dennis Greenberger),說郭泓志的例子正符合一般人在職場上的有限時間內頂著高度期待壓力,也因為害怕失敗,導致做不來就想逃避的心理,也就是產生對現有工作的焦慮症狀。在一連串的調整後重返球隊,郭弘志這幾天出賽的表現仍然無法有過去壓制左打者的強勢能力,一直受到外界的關注。郭弘志也坦承,缺乏信心「也許」是最近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道奇總教練Don Mattingly略有擔心地說「我不擔心他被打安打,投不出好球才要擔心。」,也表示他會繼續讓郭泓志出賽,幫助他找回過去的球感和信心,希望他帶著自信站在投手丘。

同樣的選手表現遭遇瓶頸,卻需要不同的教練角色在不同的階段給予協助。這幾年在企業界吹起一陣企業教練或人生教練的旋風,許多企業人資單位忙著導入教練相關課程或引進外部教練協助教練工作,但是成效參差不齊。或許王建民與郭弘志的例子可以讓企業重新反思教練真正的本質與意義到底是甚麼,畢竟『教練』一辭在字典上原始的解釋就是球隊的教練,協助球員或球隊成長以贏得球賽的勝利。

企業教練這個行業源於 80 年代後期的美國,正是美國從工業社會轉型到知識型社會的年代,企業經理們發覺到以傳統的工作模式無法解決企業的新問題,同時,也發覺到企業的商業環境每天都在快速地變化,而知識的更新速度和信息的爆炸使得企業在管理知識型員工方面遇到了諸多障礙,傳統的顧問式管理無法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如何適應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何令各類型的知識型的員工更有創造力,美國一些著名企業的經理們,借用了體育教練的概念,發展了企業教練的事業。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著名教練提姆西‧高維(Timothy Gallwey)1974年所寫的”The Inner Game of Tennis”,他清楚地分析所有的行為都有相通的道理,就是「激發潛能」並「減少干擾」。Inner Game的目標是把所有阻礙潛能的干擾都消除,使潛能充分展現,主要的干擾大多是心理面的。這一理論很快地受到許多運動教練的青睞,引用它來教導選手再訓練或比賽的過程中能夠專心一致做好每一個應該做好的動作,必須先在內心克服勝負的得失心,才能在比賽中排除緊張、壓力和其它干擾因素,使外在的表現便能和內在所想的合而為一,自然可以得到最佳的突破表現。

後來這套理論被帶進企業中協助經理人或團隊解決工作上的士氣或表現不佳的問題,結果證明成效不錯,也為企業教練工作者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它界定組織或經理人障礙的本質並非傳統的傳授和指導的標準方式,那樣反而可能降低了學習的績效,相反地應該協助組織或經理人重視意識、自覺,並且留意發生在自己內心和周圍的事情。特別是愈高職位的人通常會抗拒改變,會先讓自己免於改變,所以自我學習是必須做的事。有些企業進一步將教練制度內化於自己的組織中,將主管或經理訓練成教練般的領導者,讓他們有教練的能力,去提昇部屬的能力,達成績效。教練過程中往往強調的重點是,透過尊重、坦誠、開放,去建立信賴關係與新的對話機制,在教練過程的機制中,以提問法去激勵、挑戰被教練者的能力,不給答案而是協助被教練者發展運用自己的能力,不是依賴或防衛,是增強自我負責能力。

然而這樣的方式如果出現在外部教練上會產生盲點與阻礙,也就是市場上許多顧問公司的企業教練一直強調絕不提供答案給被教練的高管或經理人,甚至不需要瞭解被教練者的工作內容與產業。當高管或經理人在工作上因技能或知識不足以面對當下快速變化的複雜環境時,也許還是需要直屬上司給予一些教導或工具方法來幫助他做正確的決策,雖然最終決定策略和採取行動的依然是經理人自己,但是尋求協助的過程還是有賴上司提供一些必要的經驗與啟發。在這樣的情形下,外部教練如果只是從內在激勵、誘導的方式讓經理人直接自行決策與行動,可能會背負必要的風險性與錯誤性。

即使是像喬丹、老虎•伍茲這樣世界頂尖的運動員,也需要教練來協助他們的技能和表現維持高水準的穩定表現,可以確定的是喬丹或伍茲的教練投籃運球或揮桿推桿的能力水平絕對不會比喬丹或伍茲高,但是他們一定具備籃球或高爾夫球的技能和經驗,才能夠指出和修正喬丹或伍茲在哪些動作上產生偏差需要自我修正或協助。當然更偉大的教練如菲爾‧傑克遜還能指導喬丹技術之外更重要的事情,包含去除干擾的因素以及發掘內在自我察覺、肯定的動機因子。也就是說,運動員所需要的教練有二種角色,一種是專業教練角色,能夠指出球員在專業動作上因故有哪裡產生偏差,並提供系統性的方法幫助球員找回原來正常的動作表現。另一種則是心理輔導的角色,能夠瞭解球員的表現不佳並不是發生在技術方面,而是自己內心妨礙了自己,他能幫助球員排除干擾自己外在表現的內在因素。

經理人的領導行為就如同球員的投球揮桿動作,都是自己無法察覺哪裡產生偏差或無效,這時候需要有教練能夠從旁觀察和扮演鏡子的功能,讓經理人自省或得到回饋來發掘自己無效或錯誤的領導行為。Dr. Paul Hersey在著名的情境領導模型中指出經理人的準備度判斷除了在能力上的足夠與否外,還必須考慮到意願或自信的足夠與否,而影響意願的高低則包含信心、承諾和動機。當經理人的知識、技巧和經驗都是充分的情況,會影響到經理人的準備度便可能是內在的心理因素。

在王建民受傷復健期間所仰賴的是專業教練一步一步地修正他的投球動作,並加強他受傷手臂的肌肉力與耐力。但是現在的王建民和郭弘志一樣,需要的是一位心理教練能夠協助重拾自己的自信,排除一切內心的干擾因素。當王建民和郭弘志都能克服自己內在的干擾障礙時,相信便能恢復過去豪情壓制對手的傑出表現。

當企業推動教練制度時必須先認清經理人當下所需要的是哪一種企業教練,才能夠找到合適的外部教練並設定正確的教練內容和結果。無論是在能力上或意願上協助經理人,不同的需求必須有不同的企業教練進行適當的協助。當然最理想的企業教練是同時具備有專業教練和心理教練的能力,在教練過程中能夠發掘經理人當下的問題所在,針對外在和內在、能力和意願的不同情況,提供不同的教練方法以真正地幫助經理人學習並改善績效。

策略/文化引導、制度設計、組織團隊診斷、組織團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