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五個策略管理與留住創意人才

張貼日期:2022/7/29

Manage and Retain Creative Talent with These 5 Strategies

翻譯:陳淑婷 睿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資深引導顧問

創意相關的人才短缺是真實且急迫,也讓留住人才成為高成效經營策略的首要任務。有鑒於不受尊重、缺乏彈性和極低的福利是員工在 2021 年離職的主要原因,領導者必須更加關注創意團隊的員工的管理 — 畢竟他們就是推動組織成長的的創新者和創意人才。

根據一份 2012 年的 Adobe 的研究,超過 80% 的人認為創意對經濟的成長非常重要。財富雜誌關於招聘創意人才的小組表示,創意被視為一個人們渴望的人格特徵。事實上,人們認為創意值得嚮往的程度,常常會出現心理學家所稱的優於平均效應,就是個人自評時常常在受喜愛特質上,給予自己高於平均的評比。雖然創新對企業相當重要,很少組織、更少管理者理解如何讓創意的人才維持快樂、有生產力。

創意的性格是什麼?

學者在2004年提出的預測「創意危機」果然成真。高失業率,卻又人力短缺的狀況下,要吸引、留著創意人才對許多組織而言是很大的挑戰。創意員工對於公司的創新極為重要,所以必須對他們的性格特質有所理解。

霍根資訊科學團隊的心理學家,透過性格測評比對360度反饋數據與性格數據:

  1. 霍根性格量表 (HPI) 測量人們日常的優缺點。

  2. 霍根發展調查表 (HDS) 評估在壓力或焦慮狀態下,可能過度發揮的優勢。

  3. 動機、價值觀及偏好調查問卷 (MVPI) 則是檢視激勵人們的重要要素,以及他們為什麼要努力工作的動機。

在HPI 抱負(Ambition)、社交(Sociability)、好奇(Inquisitive) (HPI);HDS自大(Bold)、狡猾(Mischievous)、戲劇化(Colorful) (HDS);以及MVPI的權力(Power)分數較高的人,在同儕、直屬主管、客戶眼中比較可能屬於創新的特質。反之,HDS中激動(Excitable)、謹慎(Cautious)、苛求(Diligent)、恭順(Dutiful)和MVPI的保障(Security)分數較高的人,在工作上大家比較不會認定他們具有創新的特質。

創意員工的性格輪廓

Robert Hogan 與 John Morrison博士在「管理創意」的章節中,以實際的詞彙形容創意人才的性格。

創意、創新的人通常

  1. 對新的體驗持開放態度,

  2. 具備能力,可以歸納整理與評估取自不同出處的資訊,

  3. 可以輕鬆構思出大量的想法,

  4. 關心他們績效的品質,並且

  5. 具有足夠動力,願意證明自己。

這些特質或許讓創意人才看起來像是很理想的員工,但是重點就在這裡。霍根研究顯示,創意人才往往理想化、配合度低,對金錢不在意,這也讓他們成為管理者眼中的頭痛人物,畢竟管理者通常是穩定、務實、在意維持秩序與控制成本。

從心理學的層面來看,創意與管理者的性格看起來注定彼此無法理解。組織對於正向創意與創新的重視代表經營者與創意人才彼此需要,必須合作,才能成功。

5 個管理創意人才的關鍵

領導者必須確保這五個方向,才能適切的管理創意團隊,驅動創新。

1. 自由與彈性

創意的員工需要時間、空間、資源來發揮創新。

這裡的底線就是不要強迫他們遵守流程或架構,侷限這些創意的人才。社會心理學家訪問46 名在北美企業研發部門服務的經理人,詢問他們實驗室裡創意的高與低點。其中最常提及妨礙創意的要素,就包括員工對自己工作無法控制、在工作的作法與內容上沒有自由的空間。除此之外,還有時間不夠、資源不夠,和不佳的計畫管理。

但是另一方面,在工作上的創意需要更多的自由與彈性。據華爾街日報的一份報導顯示,現今的人才對於彈性的工作安排與其他福利的重視度,可能高過酬勞。因此,管理者可以讓他們遠距工作或其他非制定性工作時間,讓創意員工更能發揮創新。

管理者也應該盡量不要要求員工記錄創意的模式,因為他們的做法可能沒有架構,倚賴無法重複的即興思維。評估創意人才的方式應該是檢視創意產出品的品質。

2. 搭配傳統的工作夥伴

創新者工作共事的同仁,如果具有剛剛好的「無趣」特質 - 足夠遵守常規,不挑戰想法,但是又可以跳脫常規,願意合作,共事的同事,跟他們合作的效果最好。

創意員工在獨立、不需要跟其他創意人合作的狀態下最能發揮,霍根心理學家的數據證實,創意人受到激勵的是想要成功與控制的欲望。他們能夠展現超過平均的動力與競爭力。因此,當兩個、更多的創意人士被迫合作,他們就會搶著構思想法,或是私藏創意。

但是獨立並不等同孤立。創意人也需要欣賞他們、滋養他們想法、但不與他們競爭的人的激勵。在工作上支持創意人的重點,就是建立多樣化的團隊,讓他們更能發揮。績效最高的創意團隊,就是成員的組合能夠結合創意與注重細節與流程的人。

3. 具意義的激勵

與其僅僅提供金錢上的獎勵之外,不如透過有意義的工作內容來激勵創意人才。

對於創意的人才,金錢上的獎勵系統並無法激勵出他們的績效。

Edward Deci 與 Richard Ryan所做的研究顯示,提供金錢這類「受抑制動機controlled motivation」反而會降低內在的動力與自我決定。相較於因為喜歡而做,那些因為收了錢而看雜誌或解題的人,做這件事的時間反而比較短。

霍根的研究也發現,創新的人比性格上創意較少的人,更有願景。因為創意人才可以看到宏觀的視野,思考為什麼某件事物有其重要性,因此相對不願意從事無意義的工作。能夠讓同仁看到工作、意義、價值觀之間連結的管理者,就能為創意人的內在建立動力,激勵這些員工。

4. 明確目標

和創意員工一起協力制定合理的目標與完成時程。

在Hogan與Morrison所撰寫的章節中,他們討論良好目標設定的需求。其中一位面談的受訪者是一家電腦製造商的研發部副總裁,這位副總裁提出這個建議:詢問研究人員在特定的時間裡,覺得他們可以完成什麼,給予支援,幫助他們在進度內完成。

既然創意人會因品質而受激勵,他們的目標就應該跟績效做連結,再以清楚、可信的回饋強化。同樣的,創意人喜歡掌控自己做事的模式,完成的時程就應該由創意工作者決定、由管理者核定。

5. 好的管理

到頭來,破壞創意的要素,就是因為劣質的管理所導致而成。組織也必須體認到領導者性格特質的重要性。性格測評可以提供招募人選的資訊,將晉升機制整合到管理者的工作內,領導者的發展計畫讓管理者更能清楚認知到部屬對他們的觀感,讓他們能夠更有效領導團隊。

無法與創意人才建立和維護有建設性關係、設定清楚績效期待,或是無法提供清楚、可信回饋的管理者,可能就會讓創新的人才直接走人。沒辦法營造出如同Amabile所形容無法明確評估、像是可以無懼的失敗的氛圍的領導者,會讓創意人才感到窒息、疏離,並對組織造成傷害。當84%的CEO都認為創新對組織成長極致重要、只有65%對創新成果感到滿意的當下,讓創新人才發揮創意潛能,已經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能力。

參考資料

1. Parker, K., & Horowitz, J. M. (2022, March 9). Majority of Workers Who Quit a Job in 2021 Cite Low Pay, No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ment, Feeling Disrespected. Pew Research Center. 2.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2012, April 23). Study Reveals Global Creativity Gap [Press release]. 3. Forbes Agency Council Expert Panel. (2021, January 8). How to Hire for Creative Roles: 12 Unique Traits of the Best Candidates. Forbes. 4. Florida, R. (2004, October). America’s Looming Creativity Crisi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 Sanandaji, T., Monte, F., Ham, A., & Tarki A. (2021, June 14). Attracting Talent During a Worker Short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Hogan, R., & Morrison, J. (1996). Managing Creativity. In A. Montouri (Ed.), Unusual Associates (pp. 344-351). Hampton Press.7. 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 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2), 357-376. 8. Broughton, K. (2022, March 1). Companies Try to Limit Salary Bumps and Focus on Perks Instead.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9. O’Hara, D. (2017, December 18).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Richard Ryan and Edward Deci.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0. Growth and Innovation. (n.d.). McKinsey &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