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Infelligent
張貼日期:2024/6/28
How Imposter Syndrome Can Improve Performance
翻譯:陳淑婷 睿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資深引導顧問
「希望沒有人發現我是假的。」這是很多高績效的人常會擔心的事。冒牌者症候群困擾著許多人,雖說(有時也正因如此)我們成功了。三種類型的冒牌者症候群都與焦慮有關。但我們不一定需要克服它;反之,我們可以透過它激勵我們,叢中受益。
最近在《The Science of Personality》podcast節目中,全球領導力發展Leadership Development Worldwide)測評方案總監桑格(Michael Sanger)談到了這個話題。目前居住於亞特蘭大的Michael曾在紐約、阿姆斯特丹和上海生活過。他表示,「我一直都知道私底下沒有安全感的感覺是如何的。」他所指的就是他在全球的經歷。
冒牌者症候群不一定是壞事。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這是什麼、三種不同的冒牌者症候群、可能帶來的效益,以及如何用它來改善績效。
許多符合成功外在標準的人都曾經說過或寫說自己像個冒牌者。Michael提到了 Meta 前任高階主管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作家暨社運行動者安傑洛(Maya Angelou)、星巴克前高階主管舒爾茨(Howard Schultz)、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索托馬約爾(Sonia Sotomayor)都曾感到格格不入、感覺需要回頭看自己肩膀,或者擔心自己會被揭露為欺詐者。
「從本質上講,冒名者症候群是一種對自己可信度的緊張感,」Michael說。他指出,這並不一定源於霍根性格量表中調適(Adjustment)的低分,這是與警惕、自我覺察以及更多的焦慮與壓力傾向有關。相反的,那些覺得自己是冒名者的人可以在調適維度上獲得分數。他們可能展現出高抗壓力、良好的自我調節和樂觀的態度。換句話說,缺乏韌性不是引起這症侯群的元素。
我們目前對冒牌者症候群心理學的理解來自Karen Horney醫學博士的女性心理學研究,以及 Pauline Rose Clance博士對冒牌者現象的研究。Michael解釋,「在童年時期的經驗只有選擇性被肯定時,會發展出冒牌者症候群。」在童年時期,人們想要得到支持、發展安全的身份,並穩定他們的自尊。當父母選擇他們看重的部分,孩子在自我的發展也會是選擇性的。
常常覺得自己不足、被遺棄的感覺可能讓這些人擔心別人如何看待他們的工作。這些感覺可能會激勵他們努力滿足期望。具有這種狀態或觀感的成年人很努力展現對成長的容忍度,特別是在責任加重、曝光率增強或成功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這在他們的自我概念中造成了緊張。也就產生了冒牌者症候群。
冒牌者症候群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1)內疚導向、(2)成功導向、(3)績效導向。
傳統類型的冒牌者症候群源自於內疚、悲觀、情緒穩定性低和調適能力低。第二種類型則是源自對成功的焦慮感。Michael說,「想想那些正在管理收購的初階主管,或者終於得到一些成就的企業家。」一位堅定的領導者在承擔新的責任時可能會覺得自己像個冒牌者,因為他們的成功已經超過了他們對變革的容忍度。
第三種類型則是涉及工作績效本身的要求。Michael開玩笑說,「如果你經常性地爆發冒牌者症候群,你很可能是一位顧問。」曾經也是一位顧問的他,將諮詢顧問的工作描述為一種表演。顧問通常不是主題的專家,但必須看起來知識淵博。希望看起來有能力和相關性的驅動力,會影響他們的自我形象與生產力。
在這三個類別中,Michael建議人們既不要試圖擺脫它,也不要屈服於它,而是要利用它。他說,「訣竅就是用某種方式利用它。」
每個人都有可能偶爾覺得自己是個騙子。但是,女性患有冒牌者症候群的機率會不會比男性更嚴重或更頻繁?
最初針對冒牌者症候群的研究聚焦於高成就女性的自我概念。1 這也奠定了臨床基礎,認為這是一個廣泛影響女性的現象。「全世界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往往與男性的期望大不相同,」Michael說。「不可否認的是,女性在高成就領域的挑戰,本身原本就有一系列成長/信任度張力的問題。
研究調查顯示,相較於男性,女性更有可能感到焦慮。冒牌者症候群在女性中可能並不普遍,但人們可能認為它更常見,因為感到焦慮的男性可能不會回報。
現在的人們是否比過去更頻繁或更強烈地體驗到這個現象?可能不會。Michael表示:「我們的大腦在生化上無法區分被劍齒虎襲擊和失業的威脅。焦慮是一個機會平等的僱主。」是的,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們的工作範圍可能有所擴大。但是,儘管現代文化對冒牌者症候群產生影響,但焦慮感基本上還是人性的情緒。
「其實利大於弊,但缺點可能力道更強。」Michael說。將自己不安全感與他人分享,可以跟其他有同樣感覺的人建立認同和連結。感覺自己是冒牌者的人透過非語言行為,如眼神交流和點頭,可以提升他們的人際交流的效果。展現出更強的社交技能將有利於團隊互動和合作。花多一點時間做準備,用以彌補不足感,也可以激勵出更好的表現。
首先,要瞭解身份和評價之間的區別。用表演的面向來說,身份是與演員的觀點有關,評價則是與觀眾的觀點有關。我們的身份或自我評價很少與別人對我們的真實感之一致。用科學性具有效度的性格測評和360 度反饋的回饋,可以提供觀點與評價上的洞察。
接下來,尋求戰術上的指導和同儕的連結。霍根教練可以提供可以有所作為的反饋,協助重整對冒牌者症候群的心態。「冒牌者症候群通常釋出信號,表示你願意突破框架,因為你正將自己延伸到舒適區之外,所以試著接受、肯定這是你的自然反應。」Michael如此說。同儕的指導可以調節脆弱感和冒牌者的感覺,起發出連結、自信與成長。
最後,練習愛自己。冒牌者症候群的人常常糾結於自己的價值。「我們很少有人在童年得到足夠的愛,」Michael說。「在我們能透過優質的指導重新建立對自己的愛之前,強迫自己給客戶愛。他們會以愛回報你。愛別人可以增加你的價值感,讓你更容易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