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Infelligent
張貼日期:2024/7/30
Managing Gen Z
翻譯:陳淑婷 睿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資深引導顧問
定義我們比較多的,是我們的年齡還是我們的世代?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一些看似形容職場最年輕世代的特質,以及管理Z世代員工的策略。
最近在《性格科學》博客中,Ryne Sherman博士與Blake Leopp兩位主持人與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同時也是享譽全球的世代差異專家Jean Twenge博士對談。Jean在世代的議題上曾經發表超過180篇科學學術期刊論文以及七本書籍。
首先,我們將先探索她在世代差異上的研究,接下來,我們將探究 Z 世代在職場獨特的面向,以及管理者在有效領導Z 世代員工時必須掌握的重點。
找出世代之間的差異是極為困難的,因為研究的數據違反傳統的分析。「傳統中,要評估隨時間變化中的變化的問題,就是有三件事,就是年齡、時間區段或年份,或是出生的年份或世代 – 每一項都是其他兩項的產物。」Jean如此解釋。由於所有數據相互影響,就很難掌握控制數據。
「有三種可能的方式,可以讓我們檢視這些差異,而且並不容易解開,」Jean說。研究人員將年齡設為常數來解決這個現象,然後觀察群體差異究竟是來自世代效應還是時間效應。這表示他們可以比較1970年代的20歲群族和2010年20歲群族的差異。「將年齡排除在外是最重要的部分,」她補充。
在她的《Generation (跨世代報告)》一書中,Jean探索為什麼會發生世代差異。一些理論認為,世代的差異是因為重大事件而造成,例如戰爭、疫情、經濟循環。但是,Jean 認為這是因為科技的變化所成,包括醫療科技的進步、交通、節省勞力的設備和社群媒體。比方說,洗衣機對沉默世代和千禧世代之間的差異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科技對於文化的變革與世代還有兩個後續的影響:個人主義和慢活策略。個人主義在科技複雜的社會中更為常見,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可以更容易聚焦於自我。慢活策略則是延伸自進化心理學的理論。人們可以有很多孩子,然後放他們自己長大,或者他們可以少生一點小孩,每個都細心培養 「有了科技之後,第二種情況比較容易發生,」Jean說。當社會的趨勢是小家庭,壽命和教育程度都趨於延長。「整個發展軌跡減慢,所以孩子們的獨立性就比較差,」她說。
與同齡的其他世代相較之下,Z 世代(也稱為 i世代)群族比較不會做一些成人會做的事,包括拿到駕照、去約會、去工作。這些趨勢可能可以用慢活態度所產生的強大的社會規範來說明。「青少年只是花更久的時間長大,」Jean說。
當她比較千禧世代與Z世代的數據時,發現這差異與其他任何一代人之間的變化都要大、都突然、變化也更多。Z世代青少年表示自己睡得更少,見到朋友的次數更少,感到孤獨、沒有用。他們展現出與憂鬱症相關的行為,包括自殺率的增加。「青少年的臨床等級的憂鬱症多出一倍,」她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危機在疫情開始前的八、九年前就開始了。」
Jean 觀察到,這種明顯的世代變化與技術變革相吻合。2010 年代,就是每天使用智能手機和使用社交媒體變得普遍的時代。
雖然智慧手機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但它們也有其缺點 — Z 世代首當其衝,受到最大的影響。「如果我們每天盯著手機看12個小時,這大概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沒有好處。這就是我們在Z世代身上看到的現象,尤其是社交媒體,尤其是年輕人,」Jean說。
青少年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越多,感到憂鬱的可能性就越大。重度使用者感到憂鬱的機率通常是輕度使用者或非使用者的兩倍。與年齡較大的青少年和年輕人相比,這種相關性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最為強烈。Jean 主張限制 16 歲以下兒童使用社交媒體,並提高人們對社交媒體對兒童和青少年的負面影響的認知。
想要有效管理Z世代的經理者可能需要調整他們的領導風格。一些可觀察到的Z 世代的行為、價值觀和工作方式的趨勢,或許可以提供一些洞察。請注意,這裡所提出的趨勢,主要是根據過去大約五十年來在北美收集的數據的平均值,個人、區域性、文化、時期和其他差異也可能影響管理策略。
支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 相較於前幾個世代的同齡群族,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我們在Z世代中看到的最大世代差異。這表示他們會比較關心休假時間,不願意加班,並將個人規劃放在職場面向之上。
提供架構– 管理者應該放下Z世代員工自以為是的刻板印象。反之,他們應該理解,普通的 Z 世代員工可能在獨立、即興思考和決策方面的經驗較少(還記得慢活的攻略嗎?)他們可能需要更多的背景資訊和結構來幫助他們在該職位中取得成功,並同時發展獨立工作的技能和經驗。
支持心理健康 –「請確保您的公司提供的員工保險計畫提供心理健康的保障,」Jean 建議。數據顯示,年輕成人的憂鬱症數量正在增長,此症狀也會與他們一起變老。身為員工的他們,更有可能需要請心理健康假,並尋求與身心健康相關的福利。
期待非正式型態 – 世代Z世代對於職場的態度是不正式的。他們偏好於非正式的語言,也比較喜愛較休閒的服裝。這表示他們可能以名字彼此稱呼,或是在視訊時穿著運動服。
Jean 建議組織應該在選才策略中也思考這些Z世代的趨勢。「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期望,並對此持有實際的觀點 - 這是管理Z世代的最大挑戰,」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