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班克曼-弗里德和創業家的心理學

張貼日期:2023/1/26 

Sam Bankman-Fried and the Psychology of Entrepreneurship

作者:Dr. Robert Hogan霍根博士,Dr. Ryne A. Sherman

有關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及其30歲的億萬富翁創始人班克曼-弗里德(Samuel Bankman-Fried)崩盤的新聞引發了一些有趣的討論。班克曼-弗里德是誰?他的性格是什麼?他為什麼會這樣?讓我們深入觀察企業家的性格,並探討這些問題的一些可能的答案

誰是班克曼-弗里德?

要瞭解Bankman-Fried的心理,首先要先理解他屬於一種特定的美國企業界族群。這個族群包括米爾肯(Michael Milken)、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麥道夫(Bernard “Bernie” Madoff)。米爾肯是一位美國金融家,他的凈資產約為60億美元,因詐騙與證券欺詐而被起訴入獄一段時間。斯基林則是前麥肯錫顧問,也是失敗的能源貿易公司安然公司的首席執行長。他因陰謀、內線交易和證券欺詐而被起訴與入獄。麥道夫是金融家,納斯達克前任主席,曾經擁有648億美元的凈資產。麥道夫承認了11項聯邦重罪指控,並在獄中死亡。

這些人都很有魅力,社交手腕強,精力充沛,勤奮(一段時間),還有非常富有。他們也非常聰明。比方說,斯基林成功申請進哈佛商學院時,他當時寫道:「我X聰明。」他們都會忽視既有的規範,同時冒很大的財務風險,在某種程度上展現很少人擁有的膽試。這些人聰明、充滿個人魅力、無所畏懼,這些特質可能聽起來像是對心理變態病患的描述 — 唯一跟典型心裡變態病患(例如阿爾·卡彭Al Capone)不同的地方就是,這些人受過良好的教育,有清楚的職涯發展重點和專業身份。

這些人也可以被形容述為過度測試界線的「創業家」,而他們的專業中,測試界線又是預期的行為。

創業家的性格

霍根性格資料中有超過500多名創業家的樣本資料。我們的數據顯示,創業家(包括班克曼-弗里德)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群體,他們的性格中有一些預期跟非預期的特質。

根據我們對日常個性表現的測評,創業家看起來像聰明的不良份子:聰明、衝動、前衛、多變、藐視權威。根據我們對黑暗面性格特質的測評則顯示,創業家看起來很有創意,因為他們挑戰規範。他們似乎也有社交技巧(但不透明)和有點口是心非(行為不良)。最重要的是,在我們針對價值觀的評估上,創業家似乎注重細節,聰明,分析性強,喜歡冒險,挑戰規範,重視歡樂,並好勝。而有點意想不到但是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並不特別重視金錢的回報,反而更受名聲、樂趣和成功所激勵,財富對他們來說是次要的考慮因素

在一群喜歡冒險、衝撞規範的冒險者群體當中,班克曼-弗里德之所以獨特,是因為他處於定義企業家特質分佈曲線的高點。

驅動創業家行為的是什麼?

創業家很麻煩,但也有存在的必要。根據我們的測評數據所指出,創業家對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創造性的破壞

資本主義(或自由市場)經濟的成長速度遠遠快過受控、受管理的經濟體,也讓一些國家的國民因此擺脫貧困。就如偉大的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所說,資本主義經濟的主要特質就是創造性破壞。經濟進步取決於衝撞規範、挑戰傳統智慧和顛覆標準做法。創造性破壞取決於某種特定的領導者。

體面的衰落

Adam Kirsch在《華爾街日報》一篇最近的文章中指出,賈伯斯(Steve Jobs)、馬斯克(Elon Musk)和班克曼-弗里德(Sam Bankman-Fried)這些現代的企業家不僅行為顛覆傳統,而且還不顧及體面 — 投資者也這樣期待。

願意忽視一般接受的穿著與行為標準,就是一個破壞者的特徵。正如Kirsch所指出,「矽谷一直在尋找獨角獸和顛覆者,根據定義,他們就是不尊重他人做事的方式。Kirsch分享了一則關於賈伯斯的趣事為例:「投資公司Sequoia創始人瓦倫丁(Don Valentine)認為賈伯斯有吸引力的一件事是『他做了許多奇怪的動作......只是為了嚇嚇人。』」  

Kirsch將一些現代科技界代表性人物(還有川普)的外表與行為與卡內基(Andrew Carnegie)這些老派商業界代表人物的行為做了比較。卡內基於 1892 年創立了卡內基鋼鐵公司,並在 1901 年將公司出售後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相較之下,班克曼-弗里德穿著拉遢的運動短褲與Sequoia Capital在那場知名的談判達成了一項價值2億美元的交易。這筆交易是在Zoom視訊會議中達成,那時候班克曼-弗里德還一邊玩英雄聯盟電玩。

跟穿著得體、行為合乎禮儀的卡內基相比,不修邊幅的班克曼-弗里德似乎來自不同的文化。但是在這表面之下,究竟是怎麼回事?

以社會分析學角度觀察創業家行為 

我們以社會分析學理論為基礎對人類行為的觀點可以幫助說明。社會分析學理論綜合弗洛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論、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的角色理論和達爾文(Darwin)的進化理論的論述。社會分析學理論認為,人類一直生活在具有三種普遍動機的群體中。這些是被接受、地位、意義。

從這個角度思考時,所有的社會性行為都是遊戲,參與者都以地位與接納而談判。在每一次的互動之後,參與者的評價都會稍微調整,有的正向調整,有的負向。也正如弗洛德所觀察,所有公開的行為都是需要解讀的文字。最後,值得注意的就是,就如動物行為學家所指,動物溝通的本質就是欺騙。

有鑒於這些觀察,我們可以針對卡內基與班克曼-弗里德的外表和行為做出兩個結論。首先,兩人都進行精心排練的表演 — 他們的表現都不是隨性或自然呈現的。其次,兩者都有相同的受眾 — 就是他們的投資者,不是一般大眾。除此之外,當他們的表現與目標受眾期待的不同,他們的企業就會開始敗落。但最重要的是,雖然在表面上的體面程度中,兩者差異很大,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們其實差不多:聰明、分析性強、好競爭、大膽,對自己可能對他人造成的傷害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