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21/2/19
幾乎所有人都認同性格作為人與人之間的區隔、對他人做判斷時的重要性。舉例來說,在我們選擇對象時,研究顯示79%的男性和84%的女性以性格作為主要的考量。但是,性格究竟是什麼?從基本面來說,我們可以說性格是一個人個性、核心的線路和思考、感覺所構成的特性,還有這些延伸出的行為模式。
大部分的人認為我們對自己的性格非常清楚,但是這只是部分正確而已。我們的確對於我們性格的內心世界相當了解,這稱之為身份(identity)。我們的身份源自於我們對自己敘述、有關我們自己的故事,但是就如很多好聽的故事一樣,我們往往會修飾事實,而在身份上,這段故事也往往過度樂觀。
其他不了解那些關於我們身份、粉飾太平故事的人,則是從外面體驗到我們的性格,決定我們性格另一個重要的部分:評價 (reputation)。
身份 vs 評價
身份與評價之間常常有分歧。我們常常誤判自己,有時候對自己過度嚴格,或是更常發生的,對自己能力有過度膨脹的判斷。因此,對自己的績效產生錯誤的理解,不管是性格敏感度、領導能力、判斷別人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幽默感都是如此。沒有聲望上的回饋,我們的身份就可能變得接近幻想優秀。
選秀節目《美國偶像》的選角階段中,就完全展現身份對自己的誤判。即使各位沒看過這個節目,無論是真實生活或是虛擬狀態中,也大概可以想像出這個情境,看到參賽者讓評審驚艷,或是完全失望。讓我們聚焦在後者:參賽者聽到Simon Conwell等評審無情地說他們唱的不好聽時,臉上震驚、憤怒、難以置信的表情。
這些參賽者在選秀時,認為自己即將帶來本季最轟動的演出,這其中最值得注意之處,就是他們極度聚焦在自己的身份,當他們被告知的回應與他們認知不同時,感到非常失落。還好,與其在全國電視機前面掉漆丟臉,我們可以參考Hogan有關性格研究的龐大資料庫,更進一步了解評價的重要性。
評價比身份重要
我們的資料顯示,美國偶像的參賽者並不是異類,很多的人對他們的職場生涯參考的就是他們的身份。
對於評價的忽略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因為職場的成功與否,其實大部分取決於其他人對你的想法,身份反而不是很重要。實際上,無論你認為自己多適合一份工作或機會,對職涯發展有影響的元素都是在社交互動中發生,這需要有意識的努力。更直白的說,在所有的互動中,我們在地位與接納度都會得分或失分,有時候會出現小小尷尬的風險,也會有完全丟臉的風險。評價就是累積來自這些互動的結果。
評價是其他人對你的看法,它影響你會不會在某份工作上被聘用。你被雇用之後,還會影響你的考績、你升遷的機會,還有更多。每天、一整天,別人都會針對你做出判斷與動作,這些都是以你的評價為基礎,不是你的身份。其他人針對你所做的後續的決策,都是取決於他們認為你是什麼樣的人,不是你覺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除此之外,從實際的面向來說,評價是性格當中唯一可以觀察到、可以測量的面向。因此,從五大性格特質開始這些針對性格特質的觀點,都是聚焦在觀察者的觀點。反之,身份雖然已經討論和研究了上百年,卻無可以測量的基底,沒有一致性的評估分類基礎。
這並不是說身份完全沒有參考價值,它可以做為預測評價的方式。Hogan的性格測評涵蓋自我檢視。雖然我們提問一些身份為主的問題,並不會直接使用這些回答提供對於你自己的描述,因為你已經對自己了解得比別人多。不過,我們會告訴你,根據你對自己的描述,別人比較可能會如何形容描述你。
總之,職涯的成功取決於每個人如何整合身份與評價。反之,職涯的問題也會在個人身份與評價大幅度出現差異時。Hogan提供針對評價的客觀資訊,從符合現實的觀點,告訴你別人如何看待你,藉此可以調整自己的行為。美國偶像參賽者不服氣時,Cowell說,去一個評審騙你的選秀節目啊! 而在Hogan,你也可以說,我們的做法很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