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溝通的時代

張貼日期:2013/2/16

作者:黃聖峰Jim Hwang,睿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與教練顧問。

今年春節過年期間手機響個不停收到許多朋友的賀年訊息,和往年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已經很少出現簡訊的祝賀,取而代之的是透過WhatsApp和Line發送的訊息,而且是圖文並茂的祝福。雖然這股潮流完全是拜近幾年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以及手機即時溝通軟體日益精進的演變,卻不只是默默地掀起電信業者的營運變革,還有一股新的溝通革命。

雖然說使用即時溝通軟體可以在網路環境下傳送訊息完全免費,取代過去手機簡訊每則計算的費用,尤其是現今WiFi網路普及的環境,甚至於上網吃到飽的費率吸引力,讓許多人將手機簡訊變為最後不得不的選項。但是讓更多年輕人為之瘋狂的吸引之處,應該是日系Line、大陸Wechat、本土M+等精進的溝通軟體創造出許多可愛的圖案,讓溝通變得創意又有趣,解決寫字既慢又麻煩的問題,以及懶得多費唇舌的心情。有人擔心這一波掀起的「新象形文字革命」會讓這一代的年輕人和小孩喪失細膩的表達能力與組織能力,甚至連火星文都寫不出來的圖象表達高手而已。但是如果從人類自古以來的溝通演進與當下人類的溝通障礙來看,卻是一門非常值得發人深省的溝通技巧課程。

中國或埃及自古保存至今最原始的人類記錄便是圖案,後人可以清楚地揣測當時所記錄的日月、山川、河流、祭祀或舞蹈。簡單來說,圖像是人類最原始的溝通工具。只是隨著人類智慧的增長,可以表達和陳述的意思愈來愈複雜,圖像已經無法容易記錄或被理解,於是黃帝時代的史官倉頡開始創造象形文字,乃至於六書的演變,讓每一件事物都有固定的表達方式,使得所有人都能懂得別人所記錄的表達方式,後人不斷改革與演進便成為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

當現代人們大量使用文字溝通時,卻經常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衝突或障礙,於是也有人提出文字是造成溝通障礙的罪魁禍首,因為文字往往文不及義,或是遏止人們想像的能力。1971年UCLA教授亞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提出的「55-38-7」模式,他認為有效的溝通技巧都包含三大要素:肢體語言、聲調和說話內容。55:38:7模式便是他對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結論:訊息中有55%的意義來自視覺的身體語言(儀態、姿勢、表情);38%的意義來自談話時的聲音面(語氣、聲調、速度);僅有7%的意義來自實際說出來說話內容(遣詞用字)。也就是說,肢體語言足以讓我們得以看穿與觸及對方潛藏的無聲訊息。你可以一聲不吭,對方也可能從你的姿態、表情、眼神和聲調中探測出你對他是好感或反感。中國人常說見面三分情,正說明人與人面對面溝通所能傳遞的情感是單純文字所無法達到的地方。

人類與其他動物有一點最大不同處在於臉部表情的溝通,這是人類另一項重要的溝通管道,由於當人類經歷某種情緒狀態時,會產生自發性的臉部表情,因此可以向別人送出情緒性的訊息。根據心理學家艾克曼與弗瑞森(Ekman & Friesen, 1975)的研究,人類在表達七種情緒時出現的臉部表情是放諸四海皆相同的,幾乎沒有文化差異,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正確辨認。這七種情緒是:喜悅、憤怒、哀傷、厭惡、憂慮、驚訝與恐懼。因此先前網路盛行時所產生的火星文次文化,便是回歸到一種原始的象形文字表達,隨著電腦的普及化,已經為年輕人所廣泛接受。網路象形文字是由西式表情符號發展而來,最初原型只有一個:「:)」,後來使用者不斷增加,才創作出各種不同形式的表情符號。西式表情符號要將臉擰轉九十度才看得明白。所以,當其傳到日本後,日人發明了另外一種橫式的表情符號:利用「*」、「^」、「-」等作眼睛,「_」、「. 」、「o」等符號放在中間成為口部,做出「^_^」、「*_*」、「^o^」、「^_~」之類的笑臉,也有在笑臉旁邊加上別的符號作為修飾物,表現更為豐富的表情,如「-_-|||」表示類似日本漫畫中尷尬的面部,「-_-b」表示人物臉上滴下汗水等等。在日本也稱做顏文字,「顏」即臉龐,「顏文字」其實就是英語的smilie,意思指利用不同的字元來表示文字撰寫者的心情。

對於所謂LKK的四、五十歲的父母通常無法很快地理解年輕人所寫的信件或簡訊上的符號,因為這些表情符號往往需要Orz般的想像力才行,溝通的代溝油然發生。但是Line即時溝通軟體創新的貼圖功能,讓使用者透過許多內建的可愛表情符號進行交流,而不是透過傳統的文字或是照片,讓溝通的過程更加有趣。Line強調的強項就是透過各式各樣的表情圖案,使用者不需要透過文字,即可傳遞想法、情感。無論是可愛角色熊大、饅頭人、兔免、詹姆士的生動表情和動作,許多意涵都是透過輕鬆按下一個鍵,便可省下注音輸入或手寫輸入的麻煩,盡在不言中引來對方的會心微笑或窩心。有時候,你還會收到對方急忙更正手滑按錯圖的更正訊息,因為圖像的表情動作正是人類最原始的溝通管道,任何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黑莓機曾經成為商務人士高階經理人的象徵,連美國歐巴馬總統都愛不釋手,幾乎是高階主管的標準配備。但是黑莓機卻是公司文化與組織溝通的噩夢,不只是24小時隨時待命立即回覆所帶來的工作壓力,永遠回覆不完的電子郵件卻讓原本是聲音傳遞情感的手機倒退回書信文字溝通的簡單工具,所傳遞的僅僅是百分之七的溝通意涵,缺乏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當我們擔心「新象形文字」革命影響下一代孩子的寫字與作文能力,另一個角度也思考著充滿圖像想像力的世代,是否為溝通較無障礙的嶄新時代?人類書面溝通的演進,圖像變成象形文,再變成文字,最後又回到圖像溝通。當高科技產品不斷破壞人類週遭原始環境文化,低頭族寧可不停與遠處的人即時通訊卻懶得與餐桌旁的親友溝通,也許圖像溝通的產生是讓溝通回歸人類原始溝通情感交流的正面影響。

策略/文化引導、制度設計、組織團隊診斷、組織團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