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根博士評論MBTI性格分析

張貼日期:2018/9/25

艾姆雷 (Merve Emre)最新的著作《The Personality Brokers: The Strange History of Myers-Briggs and the Birth of Personality Testing,人格代理人:MBTI行為分析不為人知的歷史和人格心理測驗的誕生》,有點像是一本女性主義的專論,聚焦於兩位傑出女子的職場與生命故事 - 研發MBTI性格分類指標的Katharine Briggs與女兒Isabel Myers。MBTI是全世界最廣泛使用的性格分析「工具」。我不認識這位作者,但是我幾乎全部認識1960年代負責發展MBTI的所有人,包括批評者和支持者都有。或許如果能簡單討論這極為成功的測評產品的優缺點,會很有幫助。在我看來,MBTI有五項正面、需要我們記得的面向。

首先,MBTI最初的目標不但值得肯定,也相當可敬:它是因為希望在工作媒合上提供理性的基礎,改善職場人士的生活。當時設計此測評的用意,是希望作為一個取代的工具,一個方便、容易使用的方法,可以將員工分類,讓他們在工作上更快樂,也為組織提升生產力。誰不想要強化個人的快樂與企業的產能?

其次,MBTI的基礎理論就是榮格性格心理學。榮格是一位聰明、特別的心理學家,也很早就勇敢地支持弗洛伊德與心理分析學。弗洛伊德和榮格在1913年鬧翻之後,弗洛伊德的支持者用很長的時間、也相當成功地中傷榮格的想法,雖然他本人也採用許多他的論點。弗洛伊德對性格心理學有相當深遠、甚至有些負面的影響,且影響超過六十年。但他的影響力在1970年代逐漸式微,只是他卻是因為錯的理由變成非主流。他覺得每個人都神經質,生命中出現大問題,都是因為要處理自己神經質的面向,而測評的目標,就是要找到人們精神官能症的導因。反之,MBTI的重點在於探索人的優點,這論述的基礎完全與弗洛伊德相反,也是最早對現在所謂「正向心理學」的前驅貢獻者之一。

第三,MBTI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就是它能將人們用不同的類型來形容,我認為人本來就是這樣思考別人的。學術派的心理學家,用只有他們自己理解的理由來專攻特質理論(Trait theory)。問題並不在於用特質理論來理解不同類型的普遍思維(大部分學術派心理學家的目標),而是如亞里斯多德所建議,對自然界的正確切分。也就是這個理由,MBTI專注於類型的切入點就已經奪得先機。

第四,MBTI也可以用來針對特定群組制定行銷論述,一種可以吸引INTJ (INTJ,內向/直覺/理性/判斷,一位科學家)的論述,跟吸引ESFP(ESFP,外傾/感覺/情感/理解,像是新世紀的怪咖)的論述在原則上就完全不同。所以如果要用人們在社群網站上的資訊歸類出MBTI的類型,然後傳輸特定訊息,應該算是相當容易進行的。

最後,用MBTI的分數來將人和工作做整合,遠比靠著沒有方向的直覺容易被接受。人才管理的決策應該用測評數據來參考,而不是HR專業人員的判斷,無論這些人多有經驗。

我認為MBTI也有四個問題,是潛在使用者應該考慮的。首先,MBTI常常在沒有整理出有效資訊之前,就用來做出選才的決策。這當然是使用者的問題,而不是工具的問題。但是,MBTI的簡單、容易使用的特質,也更容易浮濫使用。

第二,MBTI衍生出的訊息總是正面、振奮人心。但是人們還是需要知道自己哪裡做錯,才能改善績效。MBTI的結論沒有提到黑暗面,不會提到干擾別人、疏離別人、破壞信任與信心這些影響關係、影響職涯發展的行為傾向。也因此,MBTI侷限了職涯指導的發揮效能。

第三,除了性格心理學家普遍接受的五大性格特質(FFM)之外,MBTI無法提供有關階級或地位的論述。人的群體都有地位的階級,有的人排在最頂端,有的在中間,有的在底層。除此之外,每一個群體的主要動態,都要考慮追求權力的因素。在抱負與追求權力的層面上,MBTI和FFM都無法提供太多的洞察。

最後,就如其他坊間主要的測評(包括MMPI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CPI加州心理量表、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Inventory 斯特朗職業興趣量表),都是從最初的MBTI為本,沒有太多重要的更新或變化。光是一個資料庫極大的重要測評,要升級或是研鑽漏洞,都需要耗費很大的成本。不過,想像BMW每三年都要推出新車款是有多困難的一件事,相較之下,心理測評的更新可以說是小事一樁。